
门窗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
一、 强制检测参数
1、门窗的气密
2、门窗的水密
3、门窗的抗风压
二、 依据标准
GB/T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分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三、 名词解释
1、压力差:外门窗室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对压力差值,当室外表面所受到的压力高宇室内表面所受到的压力时,压力差值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2、气密性能:外门窗在正常关闭状态时,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
3、试件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门窗试件的空气量。
4、附加空气渗透量:除试件本身的空气渗透量,通过设备和试件与测试箱链接部分的空气渗透量。
5、开启缝长:外窗开启扇或外门扇开启缝隙周长的总和,以内表面测定值为准。如果两扇相互搭接时,其搭接部分的两段缝长按一段计算。
6、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开启缝长的空气量。
7、试件面积:外门窗框外侧内的面积,不包括安装用附框的面积,以室内表面测定值为准。
8、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在标准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外门窗试件单位面积的空气量。
9、水密性能:外门窗正常关闭状态时,在风雨同时作用下,阻止雨水渗漏的能力。
10、严重渗漏:雨水从试件室外侧持续或反复渗入外门窗试件室内侧,发生喷溅或流出试件界面的现象。
11、严重渗漏压力差值:外门窗试件发生严重渗漏时的压力差值。
12、淋水量:外门窗试件表面保持连续水膜时单位面积所需的水流量。
13、抗分压性能:外门窗正常关闭状态时在分压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如:开裂、面板破损、局部屈服、站街时效等)和五金件松动、开启困难等功能障碍的能力。
14、面法线移位:试件受力构件或面板表面上任意一点沿面法线方向的线位移量。
15、面法线挠度:试件受力构件或面板表面上某一点沿面法线方向的线位移量的最大差值。
16、相对面法线挠度:面法线挠度和两端测点间距离l的比值。
17、变形检测:为了确定主要构件在变形量为40%允许挠度时的压力差(符号为P1)而进行的检测。
18、反复变形检测:为了确定主要构件在变形量为60%允许挠度时的压力差(符号为P2)反复作用下不发生损坏及功能障碍而进行的检测。
四、制(取)样要求
1、试件数量:相同类型、结构及规格尺寸的试件,应至少检测三樘。
2、试件安装完毕后,应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五、检测方法和分级
(一)气密性能检测
1、检测加压顺序图
气密检测加压顺序示意图
2、预备加压
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上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3、渗透量检测
(1)附加空气渗透量检测
检测前应采取密封措施,充分密封试件上的可开启部分缝隙和镶嵌缝隙,或用不透气的盖板将箱体开口部盖严,然后按照图检测加压部分逐级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约为10s,先逐级正压,后逐级负压,记录各级测量值。
(2)总渗透量检测
去除试件上所加密封措施或打开密封盖板后进行检测,
4、气密性能分级
在标准状态下,压力值为10Pa时的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1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作为分级指标。
5、检测值分级
将三樘试件的±q1值或q2值分别平均后对照表1确定按照缝长和按面积各自所属等级,最后取两者中的不利级别为该组试件所属等级,正、负压测值分别定级。
(二)水密性能检测
1、检测方法
检测分为稳定加压法和波动加压法,检测加压顺序分别见图,采用稳定加压法检测,水密性能最大检测压力峰值应小于抗风压定级检测压力差值P3。
2、预备加压
检测加压前施加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待压力差回零后,将试件上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3、稳定加压法
(1)淋水:对整个门窗试件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3L/(m2·min)
(2)加压:在淋水的同时施加稳定压力,定级检测时,逐级加压至出现严重渗漏为止,工程检测时,直接加压至水密性能指标值,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15min或产生严重渗漏为止。
(3)观察记录:在逐级升压及持续作用过程中,观察并参照表记录渗漏状态及部位。
4、分级指标值的确定
记录每个试件的严重渗漏压力差值,以严重渗漏压力差值的前一级检测压力差值作为该试件水密性能检测值,如果工程水密性能指标值对应的压力值作用下未发生渗漏,则此值作为该试件的检测值。
三试件水密星梦检测值综合方法为:一般取三樘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如果三樘检测值中最高值和中间值相差两个检测压力等级以上时,将该最高值将至比中间值高两个检测压力等级后,再进行算术平均,如果3个检测值中最小的两值相等时,其中任意一值可视为中间值。
5、水密性能分级指标
采用严重渗漏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值作为分级指标
(三)抗风压性能检测
1、变形检测:
检测试件在逐步递增的风压作用下,测试杆件相对面法线挠度的变化,得出检测压力差P1。
2、反复加压检测
检测试件在压力差P2(定级检测时)或P2’(工程检测时)的反复作用下,是否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
3、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
检测试件在瞬时风压作用下,抵抗损坏和功能障碍的能力。
定级检测是为了确定产品的抗风压性能分级的检测,检测压力差为P3,工程检测时考核实际工程的外门窗能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检测,检测压力差为P3’。
4、检测方法
(1)检测加压顺序
(2)确定测点和安装位移计
1)对于测试杆件:测点布置,中间测点在测试杆件中点位置,两端测点在距该杆件端点向中点方向10mm处。当试件的相对挠度最大的杆件难以断定时,也可选取两根多根测试杆件,分别布点测量。
测试杆件测点分布图
2)对于单扇固定扇测点布置如图8
3)对于单扇平开窗门:当采用单锁点时,测点布置见图9,取距锁点最远窗门扇自由边)非铰链边)端点的角位移值σ为最大挠度值,当窗门扇上有受力杆件时应同时测量杆件的最大相对挠度,取两者中的不利者作为抗风压性能检测结果,无受力杆件外开单扇平开窗门只进行负压检测,无受力杆件内开单扇开窗门只进行正压检测,当采用多点锁时,按照单扇固定扇的方法进行检测。
4)预备加压程序
在进行正、负变形检测前,分别提供三个压力脉冲,压力差P0绝对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
5)变形检测
A、先进行正压检测,后进行负压检测,并符合以下要求:检测压力逐级升、降。每级升降压力值不超过250Pa,每级检测压力差稳定作用时间约为10s,不同类
型试件变形检测时对应的最大法线挠度(角位移值)应符合表的要求,检测压力绝对值最大不宜超过2000Pa。
B、记录每级压力差作用下的面法线挠度值(角位移值),利用压力差和变形之间的相对线性关系求出变形检测时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对应的压力差值,作为变形检测压力差值,标以±P1。
C、工程检测中,变形检测最大面法线挠度所对应的压力差已超过P’3/2.5时,检测至P’3/2.5为止,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当10mm自由角位移值所对应的压力差超过P’3/2时,检测至P’3/2为至。
D、当检测中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以相应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分级指标值为P3。
6)反复加压检测
检测前可取下位移计,施加安全设施
定级检测和工程检测应按图5反复加压检测部分进行,并分别满足以下要求:
A、定级检测时,检测压力从零升到P2后降至零,P2=1.5 P1,且不宜超过3000Pa,反复5次。再由零降至- P2后升至零,- P2=-1.5 P1,且不宜超过-3000Pa,反复5次。加压速度为300Pa/s--500Pa/s,泄压时间不少于1s,每次压力差作用时间为3s。
B、工程检测时,当工程设计值小于2.5倍P1时以0.6倍工程设计值反复加压检测。反复加压后,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记录试样过程中发生损坏(指玻璃破裂、五金见损坏、窗扇掉落或被打开以及可以观察到的不可恢复的变形等现象)和功能障碍(指外门窗的启闭动能发生障碍、脱胶脱落等现象)的部位。
7)定级检测或工程检测
A、定级检测时,使检测压力从零升至P3后降至零,P3=2.5 P1,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P3=2.0P1;再降至- P3后升至零,-P3=2.5(- P1),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P3=2(- P1)。加压速度为300Pa/s--500Pa/s,泄压时间不少于1s,持续时间为3s。正、负加压后各将试件可开关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试验过程中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时,记录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的部分,并记录试件破坏时的压力差值。
B、工程检测时,当工程设计值P’3小于或等于2.5 P1(对于单扇平开窗或门,P’3小于或等于2.0 P1)时,才按工程检测进行。压力加至工程设计值P’3后降至零,再降至- P’3后升至零。加压速度为300Pa/s--500Pa/s,泄压时间不少于1s,持续时间为3s。加正、负压后各将试件可开关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试验过程中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时,记录发生损坏和功能障碍的部分,并记录试件破坏时的压力差值。当工程设计P’3大于2.5 P1(对于单扇平开窗或门,P’3大于2.0 P1)时,以定级检测取代工程检测。
8)变形检测的评定
以试件杆件或面板达到变形检测最大面法线挠度时对应的压力差值为±P1;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以角位移值为10mm时对应的压力值为±P1。
9)反复加压检测的评定
如果经检测,试件未出现功能障碍和损坏,注明±P2值或±P’2值。如果经检测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记录出现的功能障碍、损坏情况及其发生部位,并以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分级指标值定级;工程检测时,若果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的压力值低于或等于工程设计值时,该窗门判为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10)定级检测的评定
试件经检测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注明±P’3值,并与工程的风荷载标准值WK相比较,大于或等于WK时可判定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否则判为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工程的风荷载标准值WK的确定方法见GB50009.
5、抗风压性能分级表
六、三试件综合评定
定级检测时,以三试件定级值的最小值为该组试件的定级值。工程检测时,三试件必须全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